美狮会集团有限公司-为了生活更美好

美狮会

返回

中国质量报:应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

2012年03月28日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杜吟

——代表委员热议提高质量和效益

  本报记者  杜  吟/文

  如何“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今年8%的增长目标?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质与量、快与好的统一?经济总量攀升后,质量工作如何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作用?

  作为历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今年的“质量话题”更是持续升温,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乃至未来5年经济发展都要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而来自上海、广东、四川、山东、陕西、江苏、云南等省、市的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将“质量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的建议,再次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一时间,会上会下,场内场外,有关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讨论不断升温。

  必然选择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我国现存的“质量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仇小乐强调,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不仅任务紧迫,而且很有必要。

  由于来自企业一线,对中国目前的企业质量现状比较熟悉,许多企业界的代表、委员都赞成全国政协委员、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宗立成对目前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概括:企业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大、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制约质量创新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等。

  质量强则国家强。历史上,质量在大国崛起中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成为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据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介绍,上世纪50~80年代,德国通过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日本通过实施“质量救国”战略,美国通过出台《质量振兴法案》和设立“国家质量奖”等措施,在质量领域各领风骚,推出了许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世界知名品牌。

  “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看,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来抓。”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许金和,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大开都一致认为,在目前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技术支撑,使我国在质量、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质量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一些代表、委员甚至还用“特别紧迫”来表达对制定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时间表的期待。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市长李静提出的《关于将“质量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的提案》中,建议党中央“在十八大上提出‘质量强国’战略”。

  多年实践的有效支撑

  “可以说,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许多代表、委员还从“巩固质量成果”的角度,阐述并肯定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可行性。

  全国政协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实施15年,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一是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二是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逐步健全,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了有效支撑;三是质量意识已在全社会普及,全国已经有80%的省份实行了质量兴省战略,“质量第一”已成为社会共识;四是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部分重点领域的主导产品质量接近国际水平,一些优势产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有这些,都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对于到底什么是“强”,许多代表、委员虽然表述的语言不同,主旨却都指向一个内涵:依靠质量提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使我国跻身世界质量强国之列。

  “强,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最直观地体现是产品质量一流,质量管理要素优化,竞争优势明显,竞争绩效和结果领先于竞争对手。”刘汉元如是说。

  “同时,这种强势竞争能力不应仅仅停留在当前,也体现在长期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提升和竞争优势保持上;不仅表现在国家产品质量卓越,而且要通过质量提升,推动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大。”

  这字字珠玑、句句真言,无不凝聚着代表、委员们的拳拳“质量报国”和“质量强国”之心。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等一些委员及人大代表还通过专项建议等形式,将“质量强国”的内涵做了更具体、详细地阐述: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标准化水平跻身世界一流、每万人中质量工程师比例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企业质量总体水平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和定价权大幅提升。

  切实可行的诸多建议

  风帆正满待起航。在“质量强国”战略实现的路径上,许多代表、委员也是各出高招,提出了一项项具体化的建议措施。

  “我以为,在未来的质量发展纲要中,要把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固定下来,并在方针和政策、体制和机制、监督和管理、技术和教育、法制和标准、文化和环境等宏观战略层面上认真设计谋划其内容。”葛志荣委员建议国家抓紧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以推动质量发展从兴到优、经济发展从快到好、国家发展从大到强。据悉,《质量发展纲要》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目前明确由质检总局牵头,会同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

  实现“质量强国”的目标,激励机制最重要。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建议设立“国家质量奖”,以此激励我国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管理、增强竞争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对此持相同观点。邵志清认为,十七大已提出“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与此同时,包括上海在内的22个省、直辖市先后设立了地方政府质量奖。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质量奖理应“呼之欲出”,成为各行各业的“标杆”。在具体细节上,他建议“国家质量奖”可以分别设立集体奖和个人奖,周期可考虑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

  “质量强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产品。世界营销专家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德国制造”这一品牌,需支付458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德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以往的经验无不表明,打造出一大批世界级知名品牌,是实现“质量强国”的“有形产品”。王凤英、许金和等代表因此建议“国务院及其质量主管部门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推出一批我国知名品牌,并重点扶持和培育,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和竞争”。

  “质量强国”战略最终落脚点在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使我国跻身于世界质量强国之列。“因此,要举全国之力,尽‘强国’之事。”仇小乐、李静等代表都提出可以“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此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发布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推动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由注重‘量’转变为注重‘质’,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许金和代表还联合其他多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建议》。

X
美狮会